CR'S TALK036 " 見証 2011新的一代(下) "    

20011.06 

 

有沒有得獎是其次,是不是金獎也是其次,本篇來寫寫個人覺得不錯的作品,以及一些創意不錯但仍有改善空間的作品。

就像”見証 2011 新的一代(上)”篇所講的,產品如果只有”美”還是不足以入圍除非你的創作是屬於工藝類,不然產品設計類,還是希望學生的作品富有創意,然後真的是有解決問題,不管是解決消費者問題或者公共議題。以下就是介紹一些個人蠻欣賞的作品

 

 

冊 ( 書架 ) /設計者:呂宜珮游靜婷鄭雅萍(亞東技術學院)

    
圖一:左為合起來的樣子
圖二:每片承板皆可自由的調整高度.
圖三:冊 ( 書架 ) 的作者:呂宜珮、游靜婷、鄭雅萍.

這件成品設計得很特別很有創意,個人蠻喜歡的.薄薄得像屏風的模組化書架(圖一左),可掀起一片片的放書承板(圖二)

而且每一片承板可以配合書本或家飾的大小任意調整高度,L形的承板利用力學的原理,可安穩的固定在任何高度位置並且每片承板還可拉出自己的書擋,書本直擺時可以支撐,是件相當貼心有創意,且兼具實用的作品

而且其造型就像作品的主題”冊”,由”冊”這個字發想而來竹片串接而成冊,其板材也採用積層竹材相當有創意且具意義,本作品也獲得”工藝類銀獎”與”宏竹合理獎”二項殊榮

 

 

靡歐行動公共桌設計:唐偉翔(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圖一:收納時的體積相當小巧
圖二:中間為餐具回收與垃圾回收口,左右可展開出二個桌面
圖三:展開的每一個桌面下,還收納著二張平板式疊椅
圖四:靡歐行動公共桌創作者:唐偉翔

 個人蠻喜歡這個簡潔乾淨的造型,小小的台車可展開成行動公共餐桌(或者咖啡桌)展開的桌面折板下即收納著四張平板式折疊椅(圖三),而中間的區域則為餐具回收與垃圾回收口(圖二)整體功能與細節也都有考慮到,蠻有巧思算是一件有創意,又方便實用的好產品

有人向設計者反應過,中間的是垃圾桶太 靠近桌面有怪怪怪的,但個人覺得這個問題點不大,學生的作品首重創意個人覺得這個很適合當行動咖啡廳或者國外大型展覽的臨時用餐桌, 可以快速簡便的設置好,供遊客或參觀展覽者 一個簡易休息用餐的地方這種地方的垃圾種類與垃圾量其實也很單純,所以我個覺得這個作品還蠻實用的,量產的可行性也蠻高的,本作品在決賽時也獲得”銅獎”與”昆盈Genius創新獎”二項殊榮

  

 

路。衛兵(安全警示圍欄(錐)設計者:楊舒帆(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圖一:收納成三角柱狀

圖二:現場情境示範
圖三:柱體外側具有 LED 警示

圖四:路.衛兵設計師楊舒帆

用時可以收成獨立式三角柱(圖一),方便搬運或收納使用配合連動的機構設計,只要一個動作就可以放下腳架,腳架的外圍還設計有釘孔,可以加強與地面的附著力,頂端側面可拉起伸縮的反光條來圍起施工封鎖線。安全圍欄(安全錐)的柱體上方與外圍配有電池與 LED 燈,提供夜間的警示,很有創意且產品細節與功能上都設計得蠻完整的

複賽當天還請了二位壯漢 Model 現場示範,更加深評審的印象,更能融入產品的使用情境之中,決賽時也獲得”銀獎”。

 

 

1 to 3 Baby walker 設計者:許惠琇實踐大學

   
圖一:木馬搖椅
圖二:學步車(現場操作示範)
圖三:1 to 3 Baby walker 作品看板與設計師許惠琇 

作品有完整的考慮到底 1~3 歲小朋友的學習成長過程,利用簡單的卡榫與造型的配合,可以輕易的變化成學步車四輪車子木馬搖椅(變化請參見圖三照片中的看板說明),作品的完整度與商品化的熟度也相當高。

相當有創意且貼心的作品,可以滿足 1~3 歲兒童的需求,讓產品的生命周期延長,也減少了家長對於同時購買這三個玩具的支出,造形上與組合變化相當有巧思,同時考慮到三種不同形態的完整性。

這件作品在決賽時也獲得產品設計類”銅獎”與”宏竹合理獎 ”二項殊榮。

 

  

茶香竹韻/設計師:陳郁秀實踐大學


 
 
 
圖一:茶香竹韻整組展開 圖二:創作者示範 圖三:收納,方便攜帶 圖四:茶香竹韻設計師陳郁秀

本產品巧妙的結合竹材與陶瓷,造型兼具現代與古典,並巧妙的運用竹子的材料特性”隔熱與彈性”,結合在瓷器與外盒,利用竹製的提把兼具外盒的上下扣合的功能細節與功能設計的相當完整,造型優雅,又充份發揮材質的特性,相當有創意,是一個方便攜帶使用的茶具組

本作品在決賽時也獲得”銅獎”與”乾唐軒活瓷獎”二項殊榮

 

 

轉衫/Turn Sa, 設計者邱榆皓洪婉容台北教育大學

   
圖一:缺口的設計剛好巧妙解決各種隨身衣物的問題 圖二:矽膠條可夾位襪子,避免夾痕在衣物上產生 圖三:轉衫設計者:邱榆皓&洪婉容

這件作品蠻有創意也蠻貼心的,利用一個簡單的開口,搭配矽膠防滑與彈性,巧妙的解決換洗各種隨身衣物的所有問題,幾乎所有的衣都可以使用,並且省去用衣夾子的麻煩與夾痕,當然還有一些小問題 ,如:結構的強度,可能要埋入金屬射出成型,除此之外,以創意而 言,確實解決生活上的一些不便,是一件貼心有創意的作品。

P.S. 相較於某一科技大學也是以衣架當主題,但只有一個設計特點,沒有考慮到很全面,因而在決賽時被刷下  

 

 

 R3資源回收車設計者:徐唯隆吳翱詹皓淳陳威佑銘傳大學

 
圖一:R3資源回收車   圖二:側邊有各種回收分類,後面可以放置大型回收物品

個人蠻喜歡這種未來感的造型,雖然可能跟現在的環境不搭,但畢竟學生的 Concept 可以做未來一點的主題,設計的主題很明確,獨立且自動化的模組設計,減輕清潔隊人員的工作負擔,也讓資源收回變成一件簡單的事唯一個人覺得小缺點的就是,車體空間利用率不夠好,感覺有些地方 的空間浪費掉。

 

 
時藥設計者:許婷婷劉宜修劉若羚黃郁珊(國立成功大學)

   
圖一:時藥-藥開C 圖二-藥記康 圖三-時藥的二款設計

設計的蠻貼心,結合時鐘的設計,並貼心的在藥盒上設計各時段的 icon將生活中的各時段動作與吃藥的時段做結合可以提醒何時該用藥尤其年紀大的人時常忘記到底吃過藥了沒,相當有創意,又貼心的設計。

 

 

童心斜力/設計者:李念臻鄭伃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圖一:童心斜力-水桶拖把組 圖二:讓二位不同身高的小朋友能一起提水

為國小兒童所設計的水桶拖把組,翹翹板原理的圓形把手,可以讓二位不同身高的小朋友都能一起提水,水桶上也設計有方便擰水的裝置雖然有評審質疑說這個作品只能裝一半的水,但其實不影響創意,也確實有解決小朋友提水太重的問題

但這件作之所以會獲獎,並不是解決”提水”的問題,而是在藉由這個設計讓小朋友”同心協力”,增進同學間的情誼
這件作品的用意非常深遠也切合最近的社會議題"霸凌事件",所以得到多數評審的肯定,算是一個立意良好,且有達到設計目的一件作品。本作品在決賽中也獲得”銀獎”

 

 

keeper設計者:高立洋簡維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圖一:展開成椅子功能 圖二:椅背設有急救包圖、睡袋 圖三:展開成單人床架 圖四:轉換成物資搬運車

為災後重建生活所設計的用品,充份解決災民重建時所要的休憩與搬運物等問題,可以展開轉化成椅子、物資搬運車與床架並備有醫藥急求包與睡袋

雖然造形上很機能,即使收折後體積也不小,但確實能夠給災民生活帶來便利,並且有呼應到最近 全球頻傳的各種天然災害問題尤其台灣地震、土石流、淹水等天災頻傳,所以得到多數評審的共鳴與肯定

 

 

拖!脫!鞋!/設計者:林琬忻吳釗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圖一:由下方拿取,相當方便 圖二:由上往下套入的方式收納 圖三:拖脫鞋/設計者:林琬忻、吳釗馨

可能會有參觀的民眾質疑,這種東西怎麼會得到金獎?!但就真是三十多位評審統計下來的結果雖然這件作品還有些小缺點但都很容易解決,不影響評審對其創意上的肯定

應該說這個作品很生活化,可能是每天都會遇到的事
雖然在家裡不見得適用,但在一些公眾場所或者幼稚園等地方就很適合頂多再依尺寸多買幾個做分類用,且確實不占空間,收納方便又好整理 是一個生活化郤讓人意想不到的創意,又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此讓每位評審看了都有一種驚喜感,屬於大眾化生活化又很容易引發共鳴的作品。 設計不就是要從改善週遭的生活做起!

因為這次評審背景很多元,所以生活化的產品或者跟公共議題有關的創作,特別容易讓多數人產生共鳴

 

  

扣住安全/設計者:吳苡瑄李明軒鍾若珩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圖一:扣.住安全便   圖二:貼心的考慮到廚房的各種用品   圖三:個人蠻喜歡這個碗的輔助用具,不過湯匙應該也要設計

作品蠻貼心的考慮到廚房的各種用品,非常適合歐美日與台灣的高齡化社會使用,個人蠻好奇這一件作品怎麼沒有得到多數評審的肯定?

 

 

伴半 ( 醫院看護用椅)/設計者 : 張簡慈云許家淇張彤瑀(國立成功大學)

 
圖一:伴半 ( 醫院看護用椅) 圖二:可展開成床舖

個人也是覺得這個設計蠻貼心的,能帶給醫院陪伴家屬便利與舒適性,相當的有創意且細心,不過造形上有改善的空間
(P.S : 不好意思,圖二拍得不清楚)

本創作也獲得”銅獎”與”台灣傢俱同業工會銅獎”

 

 

玩具椅/設計者:洪毓琤、楊淋鈞(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圖一:左為椅子的形態,右為玩具車   圖二:不同形態的變化    圖三:玩具椅/設計者:洪毓琤、楊淋鈞

這個也是針對兒童所設計的玩具坐椅,並兼具學步車與玩具車的功能,其形態上的變化其實差異不大,不像另一件創作的不同變化讓人驚豔,但其有趣的創意在於拼接的親子樂趣,可以 DIY 出自己的顏色與寬度,不同創意點子的呈現,也因此在決賽時也獲選為”銅獎”,商品化的實用度也蠻高的。

 

 

現代忍者/設計者:賀俊翰吳品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圖一:超薄,不占空間   圖二:分離成掃把與畚箕   圖三:掃把刷毛採伸縮的隱藏式設計,並配有 LED 輔助死角照明    圖四:設計者: 賀俊翰、吳品萱

個人覺得這個創作蠻有趣的,取忍者的”飛簷走壁”的意涵,設計成一組超薄不占空間的掃把與畚箕組。而刷毛採伸縮隱藏式設計,讓產品看起來更乾淨,刷毛底部並配有 LED 輔助照明,可以照亮一些死角方便清掃確認,算是一件蠻有創意又有趣的作品,本作品也獲選”銅獎”

 

 

閱讀趣/設計者:戴維瑩、葉文凱(東海大學)

 
圖一:閱讀趣   圖二:應該換個 Model

個人其實還蠻欣賞這個作品的,因為可以坐著看書或躺著看書,而看完的書可以隨手插在椅背上,或放買在椅背的書架上,算是有創意、方便又用實用的設計,造型上還有改善的空間。

不過在決賽時,這個Model是敗筆,書應該是能讓人提升氣質的一個活動,而這個 Model 姿勢不夠優雅,沒辦法營造產品該有的氛圍。好的產品代言人也很重要,他可以幫產品加分,襯托出產品的特色與個性。

 

 

單車公共家具 /設計者:宮保睿盧昭誠(長庚大學)

 

個人其實還蠻欣賞這個作品的,因為它是一個美美的公戶外公共空間的傢俱,但總覺少了些什麼?

或者說作品僅有外觀美美的還是不夠,它少了學生設計競賽中最重要的創意,所以才會從決賽中被刷下,沒辦法獲得多數評審的認同。不過它仍是一個很美的戶外公共傢俱,或許在傢俱的專門競賽中會比較容易得獎。

 

 

珊弧/設計:蔡涵綸曾奕儒(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個人其實還蠻欣賞這個作品的,因為它是一個優美的居家傢俱,但一樣總覺少了些什麼?

它跟上一件作品存在同樣的問題,僅有外觀美美的還是不足以從一百六十九件入圍作品勝出,所以才會從決賽中被刷下,沒辦法獲得多數評審的認同。不過它仍是一個很美的產品,或許在傢俱的專門競賽中會比較容易得獎。

 

 

迷網中的微光 /創作者:黃品樺(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

迷網中的微光以人形建構而成的手環設計,傳達人與人之間的網絡與情感的交織

雖然個人只評產品設計類別,但飾品設計有家族淵源,雖然家族早就沒在行事珠寶飾品設計,但個人蠻喜歡看看這種工藝飾品的創作,而這件也是個人很喜歡的作品,光看造型就非常的優美,令人為之驚豔

 

 
一直存在的禮物/創作者:張譯蓁(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

一直存在的禮物-傳達家庭的溫馨與美好,情感連結的記憶。

個人也蠻喜歡這件作品,而作品本身似乎會述說著故事,讓觀賞者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得獎,還需持續下去

得獎,只代表這一次比賽的結果,不代表著中間的過程你是否有全心全力的投 入,畢竟評審只能就結果來評選,而一次的等獎不代表著你就是頂尖,設計能力是要看長時間的努力與投入因為在以往的面試經驗中,發覺有些學生的作品只有得獎 的那一次是讓人驚豔,而其它學習過程中的作品或是出社會的作品就很普通,甚至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我們其實能理解其中的差異,因為學生畢業製作都有特定的指導老師,有些創意可能是經由專題製做的老師指點而出,當其它作業或工作沒有老師可以從旁協助指導時,有些學生就會遇到瓶頸,無法自己突破與創新,這時就很危險也希望這群學生能保持熱情與動力,持續設計出更美好的作品。

 


CR's Talk : 設計就是要從生活中做起
  

 分享到 FaceBook 上 分享給Facebook上朋友
  

P.S. 歡迎以上刊出的創作者,如果看到此篇文章而願意提供美美的產品照刊出會更好

  也歡迎隨便轉寄本篇文章,讓更多人能見証到台灣新的一代,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

 


 

延伸閱讀:


2011 新一代設計展
http://www.yodex.com.tw/

CR'S TALK034 " 新一代反新一代設計展 "
http://www.crtalk.url.tw/cr_talk/talk034/cr_talk_034.htm

CR'S TALK036 " 見証 2011新的一代(上) " 
http://www.crtalk.url.tw/cr_talk/talk036/cr_talk_036.htm  

新一代設計競賽金獎揭曉/移動家具、拖鞋架 便利創意出線(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23/today-fo12.htm

因應環境災害的設計趨勢-2011新一代設計競賽揭曉(roodo 文創網 ) 
http://magz.roodo.com/article/3481

新一代設計展 3500件作品登場(yam蕃薯藤新聞)
http://n.yam.com/tlt/life/201105/20110511738195.html

Young design another new part of Taiwan’s soft power ( 文化台灣 )
http://www.culture.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085&Itemid=157

 
後記:在搜尋相關媒體報導中發現,其實媒體很少針對各個不錯的作品做詳細報導,相當的可惜。這個應該是台創要繼續努力的方向,讓更多人或者更多國家看到台灣第一代的設計師。

    

 
CR's 隨意 Talk, 歡迎隨意轉寄 
http://www.crtalk.url.tw/